潘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微博关注 骄龙APP 注册
智慧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 > 生态智囊

潘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发布人:潘岳发布时间:2016-01-01分享到:

 
 

潘岳:男,1960年4月出生,汉族,江苏南京人,历史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一直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即马克思主义就是强调要发展生产力、要实现现代化、要征服自然、人定胜天。马克思似乎成了一位反生态的思想家。但其实,当我们细读原著就会发现,马克思的世界观恰恰包含了一种深刻而系统的生态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又明确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新高度,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首次提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逐渐完善和系统化,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最新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应当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原著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由此形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立场及观点,并以此深刻系统地阐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辩证与实践的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人面前总是摆着一个“历史的自然和自然的历史”,这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尤其如此。所谓历史的自然,是指自然不是与人无关的自然,人类的活动不断改造着自然;所谓自然的历史,是指人类的历史不仅仅是人类自身变化的历史,也伴随着自然变化的历史。自然总是留下人类活动印记的自然。“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类对立,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但是,随着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水平的提高,人与自然不断走向统一。“在工业中向来就有那个很著名的‘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而且这种统一性在每一个时代都随着工业或快或慢的发展而不断改变。”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人通过劳动把人的身体力量释放给自然,并把自然的力量转化为人身上的力量。因此,“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依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必然性。”马克思与恩格斯辩证的实践的自然观,首先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社会性地组织起来、通过物质性生产劳动而展开了的复杂的历史关系,也就是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整体性关系。进一步说,要想理解一个时代的自然,就必须理解这个时代的社会制度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样,要想改变一个时代不合理的人与自然关系,也必须改变这个时代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然”进行辩证分析所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最基础观点。
  唯物主义的生态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承认,无论人与自然的现实统一程度如何,“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仍然保持着”。“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不仅承认自然及其规律的客观性和先在性,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还强调了自然界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根源性和整体性。至关重要的是,恩格斯绝没有认为人类可以轻易地掌握与运用自然规律,更不认为人类可以无视和践踏自然规律,最著名的是他“自然的报复”那段话:“我们不要过于得意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这种胜利,第一步我们确实达到预期的结果,但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常常正好把那第一个结果的意义又取消了。”
  同时,在具体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实践即物质变换时,马克思恩格斯还明确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态破坏性和探求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重要性。“当西班牙的种植场主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取得木灰来作一代的能获得最高利润的咖啡树的肥料时,他们何尝关心到热带的大雨会冲掉毫无掩护的土壤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呢?对于自然界和社会,在今天的生产方式中,主要只重视最初的最显著的结果。后来人们才惊奇于为了达到上述结果所采取的行为的较远的影响是完全另外一回事,在大多数情形下甚至是完全和那种结果相反的;需要和供给之间的协调,变成刚刚相反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在此意指资本主义的环境破坏是一种普遍的、全球性的生态破坏,这根源于资本的无限扩张冲动和全球性生产体系,因此,资本主义的侵略不仅是资本的全球侵略,也是生态环境的全球侵略。
  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新社会。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不是、也很难成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社会,更不可能是一个生态可持续的社会。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一方面导致人口集中、大工业生产等现代社会进步,一方面又破坏了传统农业社会分散均衡居住的人口规模与土地之间的平衡循环关系,取自土地的人的产出(比如垃圾、粪便)不能回到土地,打乱了土地肥力的可持续状态,并使工人、农民原与自然平衡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也被打破,比如城市病、孤独症、农村的社区生活消失等。资本主义农业的进步,比如大规模种植,化肥的使用,都在破坏着土地肥力。马克思还特别以美国发展模式为例进行评论,例如:“一个国家,例如北美合众国,越是以大工业作为自己发展的基础,这个破坏过程就越迅速。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社会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结合,只是由于它同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
  马克思还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真正实现只能伴之以人与人社会关系的根本改变。他明确指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可以说,在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基本形式即物质变换依然存在,人类借助于劳动实现的满足自身不断需要的生产活动依然不可或缺,但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与新型人际关系将会为人与自然关系的现实展开提供崭新的框架形式——比如最经济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因而,马克思恩格斯理解的“共产主义社会”,不仅是一个物质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社会公正的社会,还是一个自觉认识与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制约和生态规律的生态理性社会。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以辩证与实践的自然观为基本认识,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幅人、自然、社会相和谐的美好蓝图,从而也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指明了理论方向。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明确的马恩经典文献依据,并在马克思之后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得到持续的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的诸多论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应自觉以人与自然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来思考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及环境保护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和实践水平的提升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不能脱离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人道主义、自然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要义;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是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基本原则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一脉相承。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提出了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的科学要求,由此而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而且,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在社会发展理念问题上实现了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核心理念,强调自然生态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把生态环境优先性作为生产力发展必须遵循的前提条件与客观规律。
  不惟如此,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在解决问题思路上完成了从“二元对立”转向了“和谐共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不但对马克思主义矛盾辩证法正本清源,而且更加强调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可能性,更强调矛盾双方的统一性和非对抗性,由此形成“和谐共生”的思维模式,摒弃了斗争哲学的错误观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谐互动、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仅是发展模式的变革,而且更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综合变革;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是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的简单加法,而是一种内在统一的联合体;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是人本主义与环保主义者的时髦产物,而是中国现实国情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然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形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彼此互为基础和条件,构成一个有机联系、不可分割、互相促进的“文明建设”统一体,对我国的未来发展必将产生重大的战略引领作用。
(转自学习时报)
 
 

骄龙动态
  • 省情研究会赴常德调研洞庭湖发展路径
  • 22日,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省情研究会会长汤建军带队来我市开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调研。 上午,调研组一行赴安乡县澧水与松虎合流汇合口实地调研流域综合治理相关工作;下午,受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徐永健委托,市政府副秘书长杨明波主持召开了调研座谈会。 现场……
  • 汤建军一行走访调研古仙界村乡村振兴工作
  • 为全面推进古仙界村乡村振兴,进一步推进古仙界省级综合美丽乡村创建工作,4月26日至27日,省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汤建军一行赴我院帮扶村——涟源市古塘乡古仙界村走访调研,指导乡村振兴工作。院人事与离退休工作处处长周少华、后勤与财务处副处长袁男优等陪同走访。 4月26日下午,汤建军一行在向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