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一跃
发布人:admin发布时间:2016-04-15分享到:
即将过去的2015年,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无疑是一件大事。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人们分外关注国家下一步的发展战略,这是十分自然的。今日之“规划”虽然不同于往日之“计划”,但都会影响到人们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决策预期。
十三五规划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未来5年是要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5年。其中,比较核心的指标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是经济体量达到10万亿美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实现翻一番的目标,经过测算,经济增长需要保持在大约6.5%的中高速水平,每年新增的GDP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如果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人均GDP将从目前的7800美元左右达到1.2万美元的水平,这就是国家领导人多次讲过的,意味着中国基本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离目标越近,挑战也越尖锐。”经济也是政治。在“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尤其是世界经济复苏低迷的考验之下,中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正是我们特别关注十三五规划的根本原因所在。
经济发展新动力从哪里来?
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稿明确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整个规划建议内容的展开就是围绕这5个理念展开的。对于新的发展理念,人们还有各种各样的表述,比如从过去主要依靠自然资源转变到依靠人力成本,讲到外贸就说要从过去的大进大出转变为优进优出等等,都是从不同角度对新发展理念进行阐释。
归根到底,问题的本质很清晰:经济发展新动力从哪里来?
理解这个问题,比较好的方法是和人们熟知的解释过去中国经济成功的一些理论框架做对比。比如有一种解释是后发优势,这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经典概念,简单说就是后来者通过模仿和学习,可以减少自身面临的不确定性。具体说来,就是如果后发国家的政府的政策诱导企业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充分利用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那么,产业结构就会以“小步快跑”的方式稳步向发达国家接近。围绕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学界也出现过几次很激烈的争论。
今天来看,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后发优势无疑是大大减弱了,而后发劣势的一面越来越影响下一步的发展。曾经有学者津津乐道于中国“公共资本”的强大,包括中国的居民储蓄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加上土地、国有企业所有权和控股权。强大是毫无疑问的,但强大背后也有亟待克服的弱点,储蓄高背后是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和企业直接融资比例的不高。至于国有企业,通过巡视和中央对国企改革的具体部署来看,正如新华社的一篇评论指出的,一些国企内外勾结围猎国有资产已经到了明火执仗的地步,任由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再比如说,人们还经常用政府竞争(县域竞争等)来解释中国经济的超高速增长。不能说这种动力今天就要连根除掉,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没有一个绝对的平衡点,但毫无疑问,政府竞争的负面后果在今天暴露的已经比较充分了。因此,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建议具体部署了一体化发展(包括城乡一体化)的措施,其中的道理就是,资源只有在更大的行政区划范围内优化配置,才能进一步提高发展的效率(众所周知,像特大城市雾霾的治理绝不是限于一隅的思路可以搞成的)。
并且,在变化了的国际条件下,后发优势也无法自动保持,准确地说,原来中国发挥后发优势所依赖的国际经济格局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已经不是过去的世界,中国也不是过去的中国。
比如,同样是讲开放,十三五规划建议重点讲的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地位的提升,也意味着中国要更多的充当先行者的角色,同时也是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建设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跨国企业”,有序实现“人民币成为可对话、可自由使用货币”等重大战略的必要条件。
事实上,通过微观经济领域一些大型企业的竞争态势看,已经是和国际一线品牌直接面对面的“较量”,要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都是在全球范围内“战略寻源”,也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
这些都提醒我们,原先的优势,在变化了的条件下可能就是劣势。发展要进入新境界,就必须有自己的先发优势。所以,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条件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构架,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对于经济发展新动力,人们会有各种说法,但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就是打造自己的先发优势。而全面深化改革,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解决掉后发劣势。改革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如领导人多次讲的,是问题导向的。所有的问题也都不能说是新产生的,而是我们过去就感受到过的,只是被超高速增长掩盖或者人为拖延了下来,到了今天已经成为制约下一步发展的桎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这个背景下,再来理解“供给侧改革”,便会感觉到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打造先发优势,从供需的角度说,说的就是供给。
最高决策层提出这个概念,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结束不久。在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这个概念一提出,引起了人们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具体讲了4个供给侧改革的工作: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化解房地产库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这4条个个都是针对中国经济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各路专家都不断有一些专业分析出来。
我们从消费的角度来理解一下供给侧改革。因为现在谈到供给侧改革,人们经常用出国购物狂潮的例子来说明,不是没有消费需求,是你供给不行。比如到日本去哄抢马桶盖,舆论沸沸扬扬,以至于国务院常务会议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在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说:“老百姓兜里有钱了,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不能限制大家出国买东西,更不能把国门关起来,还是要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自由。”“但与此同时,必须要以民众消费需求升级,促进国内消费品产业升级。”
我们可以补充一点。在人们议论日本马桶盖的时候,本刊记者特意找了一些日本企业的深度报道来看,发现有一点对我们很有参考价值:日本是为数不多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之一,日本也经历过经济告别经济超高速增长的阶段,而一些日本企业在这个阶段之后仍然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个中的道理,很值得挖掘。
以7-Eleven为例,这个日本零售业巨头的案例好就好在,它完整经历了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和放缓的过程,但又保持基业长期(用流行的话叫“逆势增长”),因此它的经验对我们就很有启发。它的经历有个经验,就是经济好的时候,人们拼命买东西,好像什么都缺,但经济放缓了,人们是不是不消费了呢?不是,是人们越来越渴求促成购买行为的合理理由,即寻求正当化消费的理由。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你所要卖的,与其说是一个消费者心中原本就明确需要的产品,不如说是让顾客购物时,内心突然萌发出“我一直就在寻找它”的潜在需求并产生购买意愿的产品。
如前所说,创新是发展新理念之一,但为什么经济放缓了,创新的重要性就突出了?通过企业的例子可以看出,从消费的角度看,创新其实就是消费者驱动,是要挖掘潜在的消费需求。
我们不需要把创新神秘化,道在日用之中。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比如早上起来我们要用软毛牙刷刷牙,小孩子都懂。但接近100年以前呢?人们根本没有这个习惯,但被一个商业人物改变了。去超市买东西,70后的人都记得,小时候是站在柜台外面,对服务员说,请您给我拿个什么什么东西,今天呢,自己挑自己选,然后去出口排队买单。买东西身上没带钱,没关系,刷卡或者去银行取,但银行下班了,也没事,有ATM(有美国经济学家曾经略带调侃地说,真正的金融创新只有一个,就是ATM)。
更何况,我们社会里面有太多不是“潜在”而是“显性”的需求,长时间深受供给不足之苦。所以,国务院最近出台了一个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等。
创新并不容易。7-Eleven的创始人就曾说,自己的大多数开拓新市场的关键决策,毫无例外的一开始都遭遇了大多数内部人士的反对。创新为什么难?其中既有过去的成功带来的惯性思维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原因。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具体的供给侧改革的措施,比如“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现在我们的企业应该行动起来。搞好企业,政府应搭好台,但关键还是自己。供给侧改革提出后,国家的经济发展思路进行了重要调整,也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企业的现状实现了彻底的匹配,这样,未来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和策略的时候,更应该义无反顾了。
经济发展思路的调整是全局性的
最后,还有一点特别重要,需要专门提出来。经济发展思路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然会有全局性的考虑和部署。正如十三五规划建议说的,“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深化改革,开拓前进,推动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
改革里面,政府改革是重中之重,这个已经不需要过多赘述。本届中央政府一直大力推动简政放权,目前呈现出一种解决一个问题,有变通、打折扣现象出来后,再及时纠正的前行态势。根本上还是需要法治政府的建设。值得一提的是,12月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就有一个重要动作,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编制试点方案》。
国务院部门要有权力清单了,这是一个重大变革。
具体来说就是:推行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编制试点,要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以清单形式列明试点部门行政权责及其依据、行使主体、运行流程等,推进行政权责依法公开,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和制约,加快形成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依法保障的政府职能体系。
从全社会来看,经济发展思路的调整,必然涉及各种利益和各方面关系的深刻变动。比如,化解过剩产能,就要解决好员工再就业问题,防止冲击社会稳定。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来概括了今后5年的工作: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其中的逻辑关系很清楚,在优化结构、培育新动力的过程中,必须要化解好矛盾,补齐好短板。规划建议中提到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等等,都是化解矛盾、补齐短板的重要措施。
总之,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一场关系到国家和每一个人利益的经济发展思路调整正式展开。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把中国的发展带入一个新境界,就取决于未来5年我们的工作做得如何。十三五规划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我们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