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福利是社会福利的重要项目,它是国家和社会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及精神生活基本需要而兴办的公益性设施和提供的相关服务。也就是说,从教育到卫生,再到文化、康乐,以及住房、养老等都属于公共福利。当然,如果问题就是这么简单而透明,那也就不需要讨论了,实际公共福利与政府、与财政、与政策、与收入等很多问题密切相关,而这里重点将讨论的是经常为人所忽略的科技发展与公共福利的关系。
2013年末时分,彭博商业周刊曾有一篇有趣的文章写道,“免费互联网让经济学家发愁”。商业周刊的文章很有意思,作者在开头部分就有名有姓的举例写道:某人“自称对教育十分痴迷,自从2009年取得电器工程硕士学位后一直参加课程学习。而在过去8年来他所支付的学费总额为0美元。”他甚至表示,“对我来说,很难想象上课还需要再付钱”
[1]?!
这样的案例极端吗?不极端。现实当中的互联网世界,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以至商业周刊直接挑明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这种互联网现象让美国的经济学家伤透了脑筋,它所引发的经济学课题是:免费试用在线商品和服务是否构成为一种经济交易?如果是一种经济交易的话,那么在计算GDP的时候,如何将其纳入并收集数据?GDP是一个国家销售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但随着互联网社会的形成,这套系统显然越来越难以衡量和面对虚拟经济这样的新生事物。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埃里克·布林约尔松教授表示,现在的GDP数据低估了美国在互联网上所取得的“非常有希望的”进步!他认为,“我们必须彻底改革衡量经济增长的方式。事实上,我们消费所产生的GDP并不等同于我们所获得的价值。”不要以为免费互联网这一块对经济的影响不大,基于互联网的免费经济规模,美国与欧洲的经济学家们目前的研究共识基本一致,他们都认为,美国的互联网大约每年提供了300亿-450亿美元的公共福利,而且没有被计入GDP统计系统。
对于经济学家们来说,他们目前衡量互联网经济增量因素的方法并不可靠,这是一种用替换方式来进行的统计,以表明“如果有”,那将“相当于多少”。波士顿咨询集团进行的调查显示,大约有7%的美国消费者表示,他们宁愿以“一年不洗澡”的代价来换劝上网的自由”;还有21%的美国消费者兴奋地愿意用“放弃性生活”的方式来交换“上网的自由”。当然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也许是“不饮酒”,有高达73%的美国人愿意用这种方式来交换“上网的自由”。像这样的交换条件,显然是互联网经济价值明显存在的表现。
实际上,就连最保守和官僚意味十足的美国经济分析局也不得不承认现有社会系统局限性的存在。美国经济分析局的局长史蒂夫·兰德菲尔德一方面表示,我们是经济学家,我们不相信有免费的午餐存在;另一方面他也稍显强词夺理地承认,“我们已经将互联网产生的价值纳入GDP中,其中包括有免费网站的广告收入和出售消费者浏览习惯的信息产生的价值。”
[2]这位经济学家先生的话说白了,那就是即便在看重税收的美国,真正被纳入现有GDP统计系统的互联网经济增量因素也是相当有限的。
在中国,互联网经济规模也是相当大的。尤其是中国互联网创新所导致的灰色和黑色经济空间,甚至还可能在更加广泛的领域普遍存在。
中国的全国政协委员、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一年当中曾将6份提案中的5份提案瞄准了电商,其中的重点建议就是要对B2C加强征税
[3]。他在提案中称,中国当下电商交易的90%是以C2C的形式进行的B2C交易,而且约一半交易量游离于法律监管之外,进而导致假冒产品充斥、侵权现象严重。同时,非注册经营、非税销售等行为还导致了行业的不公平竞争。有舆论以嘲笑的口吻看待这些观点,认为他的严厉指控有行业竞争因素存在,但嘲笑归嘲笑,中国互联网电商市场中的“非统计因素”,显然是广泛存在的,而且涉及到的经济规模可能相当大,甚至比美国的更大。现在的中国,只消稍微考虑或是动手检索一下就可知道,有多少网站时刻不停所从事的千奇百怪的交易;只消回想一下,中国现在的网络潮人趾高气扬所宣称的“互联网无所不能”,大家也许就会承认这一点,现在的互联网不但提供免费教育,而且从“小姐”到毒品,几乎无所不包。现在的互联网社会,从规模到范围,真的有点野马脱缰的意思了。
不过,对这样的一匹野马却也无须恐慌。
互联网经济和虚拟社会的确提供了大量经济增量,这些增量因素一方面与传统势力在剧烈地争斗、较力,以避免在所谓“市场成功”之前就被传统经济势力所扼杀;另一方面它们也从未被纳入或是很少被恰当纳入到一个现有的成熟系统当中,为人们所认识、所了解,为人们所普遍承认和接受,事实上现有的成熟系统,如GDP系统也真的是不知道该拿它们怎么办!所以商业周刊这篇文章的分析其实并不深入,互联网所导致的增量因素除了让GDP统计系统惊慌失措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存在,有待人们去认识,去理性应对。
互联网创新产生的经济增量因素不可怕,如果从远期来看,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正是因为这些增量因素的存在,社会才能发展,生活才能进步,所以益处多过坏处。犹如瓦特发明发动机,最终带来了工业革命一样,科技总会为社会带来重大变革,所以今后的问题在于,我们拿这些经济增量因素怎么办?科技与我们的公共福利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全球的经济学家目前关心的只是统计问题,但这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统计问题。有两个趋势我们必须作为前提来认识。一个趋势是速度的跨越,互联网这个新鲜工具一旦掌握在充满好奇心的人手中,将会发明出无尽的新鲜应用和新鲜尝试,由于网络链接遍及全球,因此这些新鲜工具所带来的规模和增幅,远超以往我们所遇见过的其他创新,而所有这一切都超前于现有制度和现有系统。另一个趋势是永恒的跨越,事务总是由新到旧,这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循环发展的过程。问题在于科技创新带来的跨越式发展,如果将之放在一个历史空间中去认识,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创新是永恒的,跨越形成的距离,总有一段是现有制度和现有系统追不上的,无论喜欢与否,它们都在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可分辨并且认识到,互联网创新所产生的各式各样的经济增量,在现实中将会永远存在,并且还将会加速并大幅度超越社会发展,以至永远都会有很大的一部分因科技而导致的经济增量,无法得到有效认识,无法将其“自然地”纳入一个现有的成熟系统当中。在这种情形之下,科技创新所导致的经济增量,无论你愿意与否,实际都是作为一种宏观现象而存在,都是作为一种公共福利而存在于宏观系统当中的。未来如何有效地分配这样的公共科技福利,此刻我们显然需要另一个主角登唱—政府。
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得不猜想,我们现在对政府转型的理解实际可能是错误的。政府转型并非仅仅是政府从市场转身撤退,它同时也是政府角色的转换,职责的转换。过去我们对政府的要求是提供社会保障,减少贫富差距,确保社会公平与正义,但今后还会有更前卫的要求,这就是政府还必须是一个公共科技福利的公平分配者,尤其是在看上去难以把握的虚拟经济领域。事实上,过去我们讲的政府转型,实际非常虚化和泛化,我们将政府转型简单而模糊地解释为政府组织的理念、结构、体制、功能和方法等从一种类型向另一种类型的转换,以便适应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环境变迁并与之保持新的平衡的过程,而现在我们几乎已经拥有了更明确的目标。至少为了因应科技发展,因应虚拟经济的发展,政府要面对公共科技福利的新挑战,这不但是因为这部分的经济规模正在日益增长、壮大,令人难以视而不见,更是因为这是一种无可回避的、全新的社会发展趋势。
公平与公正的公共福利分配,是我们需要政府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也可能是政府需要面对的一个永恒主题。互联网创新所带来的改变,使得很大一部分利益和资源处于社会宏观领域,难以分配。虚拟经济体系当中也有公平与公正的问题,显而易见的是,技术能力并非人人得以具有,因而这种公共科技福利也并非均等地呈现于社会。即便是免费的东西,也并非人人有机会获得,但公共科技福利的公共性决定了它理应人人有份,这就需要政府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的政府,不但不会如某些人士期盼的那样从市场中退出,从社会中隐退,市场得以完全自由纵欲式的发展,相反它很可能会以一种人们所意想不到的形式,在一个经济学家们所意想不到的领域,发挥着更强有力的作用。
想象一下未来政府的角色。
第一,虚拟经济形态集聚的公共科技福利越来越多,有的还很隐蔽,虚拟经济的确创造了众多潜在的有待分配的公共科技福利。因此未来的政府作用和地位不是要减弱,而是要在转型的基础上得到加强。政府的影响力将是长期的事情,不是短期的事情。
第二,政府的作用和价值,在公共科技福利问题上,它的作用将不再是“均贫富”的罗宾汉,也不是简单的、常见的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全球社会的虚拟化,实际在推进政府转型,监控政府的行为,所以未来的重要方向将会要求政府必须扮演好公共科技福利实际分配者的角色。
第三是,公共科技福利的分配,势将会倾向于采用有偿分配的方式,鼓励科技创新并确保公平。这样的平衡结果,决定了政府在公共科技福利分配领域的表现,同时也决定了政府不能粗鲁而简单地使用税收工具。
回顾一下,我的结论是简单的。全球社会的公共科技福利,将是一个社会福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在的发展来看,未来它必将显得日益重要,甚至决定了未来政府的地位和责任形态。没有人能够取代政府的地位,市场也不能。
在我们的世界里面,奥巴马曾经尝试以各种合情合理合法的理由,逃脱网络的监控,但前有维基解密,后有斯诺登,可能还有世界上无尽其数的网络人士在向他发出挑战。最终奥巴马将会作出妥协和调整,这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即便是美国政府也不能光想着利用互联网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他们还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中国互联网上的电商发展,可能是另外一个引人深思的例子。这个领域的交易规模很大,今后还可能越来越大,但问题是数万亿人民币规模的交易量所产生的宏观收益应该如何分配?用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去分配?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究竟是让少数人占有,仅仅塑造了少数人成为世界级的富翁,还是可以有效造福于整体社会,这同样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可以预想的是,未来世界各国政府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公共福利的分配,各种主义和潮流因此而生,而“免费”(free)也是大生意
[4],如何让“免费”惠及社会,科技这个社会第三极所导致的公共科技福利,势必将会成为越来越令人瞩目的公共福利。未来世界各国的政府,必有因此而身陷泥潭的,也会有因此而引领潮流的,而所有无视其存在的,则必属平庸之辈。而所有这一切风云变幻,并非仅仅在于税收和GDP,它是政府命运与机遇的重要组成部分。
[1]彭博商业周刊,撰文/AkiIto编辑/陈升龙、张田小翻译/融汐
[2]彭博商业周刊,撰文/AkiIto编辑/陈升龙、张田小翻译/融汐
[3]网易财经,http://money.163.com/13/0304/19/8P56RDMV00253B0H.html
[4]注:一般来说,国家提供的免费项目越多,说明公共福利越好。如德国教育、高速公路、教堂游览、医疗等都是免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