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百年奋斗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微博关注 骄龙APP 注册
智慧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 > 政治智囊

党的百年奋斗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发布人:颜晓峰发布时间:2022-04-15分享到: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的世界潮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不懈追求。道路决定前途、决定命运。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

图片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回答党的百年奋斗主题的重大成果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创造了一个个伟大成就。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实现什么样的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大问题,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成果。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深入回答这一主题的重大成果。

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实现现代化相辅相成

中华民族创造了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鸦片战争失败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开始。面对国家蒙受丧权之辱、人民蒙受挨打之难、文明蒙受压抑之尘,有着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文化自信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激发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形成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改变社会面貌的强大动力。一代代的中国先进分子、志士仁人和人民群众,凝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下,不屈不挠地推进中国梦变为现实。

中华文明曾走在世界前列,有过汉唐盛世的恢宏气象。西方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推进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后,中华民族与时代潮流的差距开始拉大。在历史日益成为世界历史的大趋势下,在现代化文明向全球扩张的大背景下,中华民族所要实现的民族复兴不可能是回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治下的封建时代,而是站在世界发展的前沿,向前看、向前走的民族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实现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整体变革和社会跃升。现代化始于西方,反映了以近代科技为标志的生产力变革、以资本生产为标志的生产关系变革、以普遍交换为标志的交往变革、以自由平等为标志的思想变革、以民主人权为标志的政治变革的社会发展必然要求,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要追求的发展目标。现代化潮流形成了历史发展的强大引力,将许多民族和国家都拉入其中。中国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民族复兴,只有经过现代化才有可能。在现代化成为时代大势的背景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前提和社会基础只能是实现现代化。

图片

2. 只有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现代化成为19世纪中叶之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经途径,走什么道路实现现代化又成为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一大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开创新路,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求救亡图存之路的重大课题。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断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中,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深入探索走什么道路实现现代化、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关于中国现代化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战略抉择。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命脉,中华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渊源,中国国情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石。同时,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结果。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其普遍性是在各民族、各国家丰富多样的具体形式中展现出来的,现代化规律也是如此。西方现代化道路并不是现代化的唯一道路、终极道路。社会主义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新的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源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又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新型现代化。社会主义100多年的实践,包含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现代化的历程和经验。中国的历史和国情不同于苏联,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样不能照搬苏联模式,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图片

3. 党的百年奋斗伟大成就和伟大飞跃为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充分条件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在百年征程的不懈追求和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每个历史时期伟大成就和伟大飞跃的台阶上一步步走出来的,是在不断延伸、逐步深化的开创中走出来的。每个历史时期的伟大成就和伟大飞跃,既包含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内涵,也为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多方面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建立了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了基本社会保证;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结束,全国一盘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了政治统一前提。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伟大长征。这一时期,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奠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大踏步赶上时代。这一时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积累了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图片

二、党的百年奋斗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的重要内容


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包括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个重要内容。一百年来,先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飞跃,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实现理论飞跃的重要内容。

1. 毛泽东思想努力探索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国情,围绕党的主要任务,对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创造性探索。

领导中国革命,首先就要对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发展的方向等基本问题作出科学回答,由此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毛泽东深刻分析了中国从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过程和基本特征,这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起点,由此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从大量的农村经济、个体经济、自然经济现状出发,不可能一步到位实现工业化。毛泽东科学揭示了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只有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才能为中国现代化铺平道路。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系统阐述了“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目标,初步勾勒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总体框架,并提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转变的阶段论思想,“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和实现大同”,[2]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道路。

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可能。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求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目标和产业形态。党推动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工业化、现代化。人民当家作主,就自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性质。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明确提出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四个现代化”,反映了我国现代化的重中之重,抓住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领域。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比我国长,对于我们党来说,怎样对待苏联经验是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毛泽东指出,对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3]这就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方法论原则。

图片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的飞跃。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其中的根本性问题。

邓小平理论明确提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党中央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从解决温饱、总体小康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体制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两个文明”一起抓。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由此,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了包括目标、动力、内涵、阶段、本质等的正确道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基本纲领,表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空坐标是走在时代前列、根本基点是中国人民利益、政治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讲话中,江泽民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矛盾和关系,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江泽民指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5]这就明确地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表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全面性更加突出。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6]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发展,将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之中,将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各领域协调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要求,将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具体实现。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遵循。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为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条件,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实践,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中国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为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新时代使命,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这就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放在党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的指引下来定位。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关键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新的动荡变革期和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惧危机,把握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与势;善应变局,拓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路与局。这就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放在时代之变和民族之跃相统一的大局中来筹划。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展开的,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的历史方位。一方面,新发展阶段仍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要求、路径选择和政策举措等必须从基本国情、客观实际出发。另一方面,新发展阶段与几十年前的初级阶段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既是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冲刺阶段,又是向社会主义更高阶段迈进的准备阶段。这就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放在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上来推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全面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要求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全面建设、全面发展。系统观念是实现全面现代化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现代化全局的系统性、复杂性而言,超过了以往的现代化实践,要求深入把握现代化全局的系统联系,全面推进、协调发展。这就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放在全面系统的关系中来把握。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应对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即使风险加大、挑战增多,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不能动摇,时间表不能延时,路线图不能改变。同时,必须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诸多领域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统筹发展和安全,正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创造可靠的安全环境。这就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放在国家安全体系的保障中来展开。

图片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党领导人民走出了一条非西方的现代化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究其实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1. 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最本质特征的现代化保证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本质的特征。《决议》指出:“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8]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政治保证。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队、主心骨,是“复兴号”巨轮的掌舵人、领航者。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这就保证了现代化建设不会服务于任何利益集团,现代化方向不会屈从于任何权势团体,现代化成果不会落入任何特权阶层。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全社会资源、凝聚全民族力量,化解各类别矛盾、协调各方面利益,保证党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同心协力奔向美好未来。党在中国长期执政,就能够长远规划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及步骤,一棒接一棒将这项事业接续下去,保证了现代化进程不中断不停滞,不会出现西方多党制政体的“翻烧饼”现象。

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根本的现代化保证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性质

建设现代化国家必然需要现代化制度作支撑。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性质,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社会形态性质,即社会性质。中国共产党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决定了必须坚持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制度保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保障的全体人民民主,而不是以“三权分立”、权力制衡为核心内容的资本主义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而不是“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的做摆设的民主。这就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了我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能够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所有制、分配制度、经济体制多方面保证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从经济制度上保证了我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

图片

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属性。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要在十几亿人口的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实现现代化,并且是全体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奇迹。只有坚持人民至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才有这样的信念和决心在人口规模如此巨大的国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9]相比之下,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资本的利益是最高的利益,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只能成为工具、商品和成本,成为剥削和奴役的对象。这也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决不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决不能以牺牲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代价。

4. 坚持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特征。新中国成立后,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一直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0]指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突出强调了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私有制是分配的指挥棒,造成了资本与劳动的尖锐对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全球收入不平等问题突出,一些国家贫富分化,中产阶层塌陷,导致社会撕裂、政治极化、民粹主义泛滥,教训十分深刻!我国必须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和谐安定。”[11]

5. 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

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五大文明”协调发展,从粗放型增长到科学发展,再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等等,都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提升、深化。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一个重要拓展。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物质主义膨胀,是资本逻辑主导社会运行和价值理念的必然产物。金钱成为无所不能的“通行证”,满足物欲成为生活的目的,“货币拜物教”大行其道,人沦落为金钱的奴隶,这就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物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对立,物的世界统治人的世界;造成了生产和生活的分裂,生产是为了资本增殖而不是为了生活美好;造成了生产与生态的冲突,生产得越多对生态的破坏就越大。这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内在的固有矛盾。

6. 坚持和平发展的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出中国永远不称霸的庄严承诺。改革开放后,党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新时代外交工作大局,紧扣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决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靠依附别人,更不靠掠夺别人,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依靠的是对其他国家的侵略战争、暴力征服、强行掠夺,是血与火铸成的现代化,是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的现代化。当今世界,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仍然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运用多种战争样式,争夺战略利益,扩大势力范围,为垄断资本集团充当“军事开路机”。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能没有军事力量支撑,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强化军队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战略功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图片

四、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意义和宝贵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12]这一成功和创造,无论是从中国文明大趋势来看,还是从世界发展大潮流来看,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跋涉和持续探索,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

1. 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就决定了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又是人类社会的一条现代化道路,这就决定了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还是对人类发展进步的重大贡献。

走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社会主义首先是在资本主义得到高度发展的国家里实现,然后在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物质财富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先有资本主义现代化,再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从世界历史的范围来说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但十月革命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不是资本主义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现代化已经完成的国家,还有一部分国家并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对于这些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和建设现代化国家需要同时并举。因此,怎样完成这样的双重任务,成功走出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要解决好的课题。苏联和东欧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就。苏东剧变之后,邓小平要求“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13]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不动摇,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大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步步推进。今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中国样本,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成功范例。

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途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走什么道路实现现代化,向谁学习建设现代化国家,以往的历史只有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可以效法。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走西方化道路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政治动荡不已、两极分化严重、社会矛盾激化的局面,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现代化进程长期徘徊、停滞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况。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而且包括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这二者是统一的。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现代化,是世所未有、史所未有的创造性实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能否成功,既是关系到中国能否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途命运问题,也是关系到能否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不走西方化道路实现现代化的成功样本的现实路径问题。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向世界展示了不走西方化道路而建立现代化国家的全新选择。

提供了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前提,是建立起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现代化道路的比较和竞争,说到底是社会制度的比较和竞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这就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摆脱贫困一直是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党中央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共同向贫困宣战。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人类社会提供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

2. 坚持“两个结合”的珍贵结晶

党的百年奋斗之所以能够成功走出自己的路,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4]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是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的道路,也是符合中国国情、传承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道路,“两个结合”是其中的真谛。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基础。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首先要把准中国具体实际的“脉”。中国具体实际是复杂的、变化的,这就要把握全局的、根本的具体实际,不能一叶障目、浅尝辄止、一成不变。中国的发展不平衡,城乡、地区、行业之间差距较大,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可能齐步走、一般高,而是要在动态中缩小差距、逐步平衡。实现共同富裕要先富带后富、帮后富,这是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共富路径。当今世界和中国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新时代继续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要瞄准新时代的目标施策着力。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根基。现代化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重要内容,是由西方向世界的扩散过程。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深深融入中国社会的机体结构和文化基因之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在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文化的双向融合。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开放包容的,要在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中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充实完善自身。另一方面,源自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要寻找和民族文化的结合点。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这种相结合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自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立足中国国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

坚持“两个结合”,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现代化同时也在创造一种文明形态,即现代化文明。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同时也创造着人类文明新形态,即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是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的新文明形态。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两个结合”的产物,必然具有鲜明的政治品质、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凝结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建设更加美好的文明社会;内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站在现代化文明发展的前沿;充盈着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是独树一帜的中华文明现代版。


参考文献:
[1][8][1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6.
[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1.
[4][1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383.
[5]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4.
[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
[7]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0-11-04.
[9][10]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479,9.
[11]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
[12]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J].求是,2022(1).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2022年第四期;作者: 颜晓峰,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


骄龙动态
  • 省情研究会赴常德调研洞庭湖发展路径
  • 22日,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省情研究会会长汤建军带队来我市开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调研。 上午,调研组一行赴安乡县澧水与松虎合流汇合口实地调研流域综合治理相关工作;下午,受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徐永健委托,市政府副秘书长杨明波主持召开了调研座谈会。 现场……
  • 汤建军一行走访调研古仙界村乡村振兴工作
  • 为全面推进古仙界村乡村振兴,进一步推进古仙界省级综合美丽乡村创建工作,4月26日至27日,省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汤建军一行赴我院帮扶村——涟源市古塘乡古仙界村走访调研,指导乡村振兴工作。院人事与离退休工作处处长周少华、后勤与财务处副处长袁男优等陪同走访。 4月26日下午,汤建军一行在向古……
专家观点
  • 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的最大秘诀在哪里?
  • 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和时代密码,这些重要论述都在反复说明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奥妙何在呢?国外有些专家说,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关键在于掌握了人民至上这把“密钥”、实事求是这个“法宝”、自我革命这件“锐器”。我认为,我们党取得百年成功的最大奥妙就是掌握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